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
同时,会议决定统单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单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单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
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单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单次性退还。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
单、降税对制造业整体影响几何?
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制造业降税符合预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本轮降税早已箭在弦上,并有望开启后续降税大幕。
1、制造业降税超千亿。
根据定量测算,剔除增值税下降引发应纳税所得额增加的影响,前三季度制造业有望降税783亿元,折合全年约1044亿元,其中上游降税约309.1亿元,中游降税约420.3亿元,下游降税约314.7亿元,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降税较多,分别达到169.3亿元、111.7亿元。
2、上游利润弹性较为明显。
根据测算,此次降税有望推动制造业利润总额弹升11.2%。受利润基数影响,上、中、下游分别弹升约15.7%、11.2%、8.8%,有色冶炼、化学纤维、铁路船舶三个行业利润弹升幅度较大,达28.9%、18.5%、17.5%。
3、后续降税影响如何?
若增值税率后续下降至13%,有望推动制造业企业净利润总额弹升44.8%,其中上、中、下游分别弹升62.8%、44.9%、35.1%,有色冶炼、化学纤维、铁路船舶三个行业利润弹升幅度达到115.6%、74.0%、70.1%。
从增值税改革推出的时间看,此时减税恰到好处,因为正值美国挑起贸易争端,在大家对今年的出口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通过减税方式来刺激内需,改变预期,从而实现投资增速的平稳。